作者 | 南风窗常务副主编 谭保罗
2024年1月17日,中国经济运行数据公布。2023年,中国GDP达到126.0582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增速比2022年加快2.2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顶住压力,克服困难,显示出回升向好的趋势。
此外,根据初步测算,2023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33278.2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达2.64%,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在经济换挡的时刻,研发投入的加大,更说明中国经济不但韧性十足,而且高质量发展也在稳步推进。
江西省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商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冲焊车间
除总体数据之外,在更微观的产业和企业层面,中国经济如何?
1月19日,国新办举办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作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这一领域的数据尤其引人关注,而其中的产业和企业情况,更能透露出很多关键信息。
在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情况通报中,有一项“第一”富含信息量。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是历史最高水平。同时,汽车整车出口达到491万辆,首次跃居全球第一。
这个数据,非常不简单,凸显了中国出口正在发生的一些结构性变化。这还只是开始。
系统性崛起
2023年的汽车出口数据中,除了总量之外,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数据很醒目。全年汽车整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大大超过汽车整车出口增速,说明相对于传统能源车,新能源车是中国汽车出口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过去,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名位置被传统汽车强国日本长期“霸占”。日本车以其舒适和省油而著名,成为全球很多中产家庭的第一购车选择。历史总是存在很多巧合。日本崛起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和中国成为第一大出口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即都和全球的能源问题直接相关。
日本的汽车产业于1960年代崛起,但在那个时代,引领全球汽车产业潮流的是美国车和德国车。美国车背靠全球最大的本土汽车市场,自然是全球老大,产销长期都是全球第一。与此同时,德国汽车也开始崛起,尤其是大众旗下的甲壳虫汽车曾在1960年代独领风骚,成为全球最知名的一款家庭轿车。
电影《大黄蜂》中的甲壳虫汽车
美国车宽敞气派,德国车设计感强,外形漂亮,这些都是优点,但当汽车越来越从身份象征变成中产代步工具之后,这些优点就要打一个问号。1970年代,全球爆发了两次石油危机,每一次危机的结果都是,原油价格上涨2倍以上。这时,日本车省油的特点就成为了杀手锏。
1970年,日本的汽车出口量是100万辆,到第二次石油危机结束之后的1980年代初,其出口量已突破600万辆。从此,日本稳居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国的位置。
中国汽车出口的崛起,同样和能源问题密切相关。在新能源车逐渐替代传统能源车,或者说两者并存的时代,中国新能源车制造业迸发出的力量超乎想象。这在以上的出口数据中得到了佐证。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在整车出口之外,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出口达到127.4吉瓦时,同比增长87.1%,超过了新能源整车的出口增速。这个数据没有整车出口数据那样醒目,普通人也对“吉瓦时”这一计量单位缺乏认知。但某种意义上讲,它比其他数据还要重要。因为,它意味着中国的新能源车产业崛起,并不只是整车和品牌的崛起,而是整个产业链的系统性崛起。
湖北宜昌,位于夷陵区龙泉镇的新能源锂电池产业园1号电芯车间
在传统能源车的时代,中国汽车产业被认为是“市场换技术”,即以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来吸引外资汽车企业来到中国合资建厂,共同分享中国市场。同时,中国汽车行业也从中学习进步。
“市场换技术”这一道路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的确产生了不小的推动作用。比如,今天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很多汽车品牌都曾和外资同行合作过,也引进过一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但客观地说,在传统能源车的时代,中国并没有产生像德系和日系那样享誉海外市场的一系列整车大品牌。
所谓品牌,本质上是对产业链的控制能力,让产业链上的生产者特别是零部件企业为品牌方所用。除了整车品牌之外,中国汽车产业的一个弱项就是国产零部件企业还不够强大。传统能源汽车的三大主要部件是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它们直接决定汽车的性能和寿命。但就是这“三大件”,很多国产知名车商要依赖大量从外资零部件企业进口。
因此,在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全球排名中,位列头部的企业群体基本上是日本、德国和美国三分天下。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始异军突起。比如,宁德时代就已位居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第五名。在传统能源车一统天下的时代,这基本上不敢想象。
苏州,太仓港区国际集装箱码头,一批汽车即将出口国外市场
目前,宁德时代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电池供应商,而且份额一度超过了36%,和第二名拉开了差距。“全球每三辆电动车中,就有一辆配套宁德时代的电池”,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的话的确没有夸张。另一家中国企业比亚迪也表现不俗,其电池供应所占全球份额也一度超过了16%。
汽车出口的靓丽数据背后,是中国经济找到了一个新的产业支点。而且,这种产业崛起并非只是结构性的崛起,即品牌商对产业链整合能力的提升,而是一个产业系统的全面生长,整个中国的新能源车产业链都在快速发展壮大,最终普惠众多的相邻制造业企业,成为中国出口的新动力源。
结构性改变
汽车产业只是出口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出口和内需、投资一起,被认为是中国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即便在国际贸易博弈阴影依旧存在的2023年,出口依然可圈可点。根据海关统计,202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2%。其中,出口23.77万亿元,增长0.6%。
取得这一成绩,殊为不易。
横向对比来看,作为中国之外的另一个全球出口大国,德国的出口数据在2023年就表现得很一般。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德国进口和出口均明显下滑,其中进口下降3.0%,出口下降1.8%。进出口的疲软直接拖累了德国经济,按照德国统计部门的统计,经价格调整后,2023年德国GDP比上年实际下降0.3%。
德国GDP走势/德国联邦统计局网站
全球贸易增长的整体放缓是一个大趋势,过去的出口大国——德国、韩国和日本的经济,在2023年都遭受了不小的影响。在此种趋势之下,中国的出口数据表现,可以说比较突出。
在结构上,中国的出口也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优化。在所有出口品类中,中高级产品的出口稳步增长。2023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3.92万亿元,增长2.9%,占出口总值的58.6%,提升1.3个百分点。
所谓机电产品,它指的是使用机械、电子设备的各类生产设备和生活用具,从工业机床到挖掘机,从汽车零部件到电视机,都属于这个品类。机电产品和衣箱鞋帽等初级产品形成了鲜明对比,前者有两大优点:一是终端产品的附加值更高,二是它们所依赖的产业链更长。
首先,机电产品出口呈现出“双增长”——出口额增长和占出口总值比重增长,背后原因正是机电产品附加值较高。此外,机电产品的第二个优点,更让它成为了中国出口的压舱石。
沈阳,位于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的工厂车间内,数十台机器人正舞动手臂进行生产作业
差不多在2004年前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一些制鞋、制衣企业,即开始将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到东南亚地区。这种趋势一直没有停止过,但这一类结构性迁移并没有影响到中国出口的大局,原因在于作为制造业的主干,机电品类的制造业并未出现大规模外迁。
机电产业对产业配套的要求更高。一家大型的电脑生产商附近,需要集聚上百家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才能提升生产效率,保证制程质量。同时,机电产业对物流效能和工人素质的要求,也远远超过衣箱鞋帽等品类,对工厂的选址会更加苛刻。因此,中国依然是机电制造业企业最优的选择。
除了出口品类的稳步优化之外,中国的出口还呈现出业务模式的优化。根据初步统计,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38万亿元,增长15.6%。
2023年8月23日,汽车滚装船靠泊山东港口烟台港装载出口商品车
跨境电商以互联网平台为中介,联通全球的消费者和中国的生产商,极大地降低了信息的摩擦。形象地说,因为信息流动的无摩擦化,跨境电商会让中小出口企业的竞争变得更“卷”,竞争会相当激烈。但从长远来看,跨境电商也为中国优秀的中小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全球化机遇。无论是贴牌的制造业企业接入全球制造业产业链,还是自有品牌通过电商平台开拓全球市场,跨境电商都提供了更高效的通道和更广阔的空间。
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出口1.83万亿元,增长19.6%;进口5483亿元,增长3.9%。在跨境电商的数据中,出口数据的增长接近20%,大大超过了进口数据的增长,更超过了整体出口的增速,这已经说明趋势正在发生。
新的一年,全球贸易市场依然波诡云谲,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不会停滞。出口结构的不断优化,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