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46年,一场看似普通却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悄然发生。
那时的韩王,为了抵挡日益强大的秦国,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修渠。
他打算借助这个工程来疲惫秦国,消耗其国力,使其无暇东顾。
然而,这个计划真的如他所愿了吗?
01
秦国经历了什么?
先来看看秦国这边的情况。
在长达十年的修渠期间,秦国确实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灾荒、蝗虫、瘟疫接连不断,甚至连宫廷内部,也出现了嫪毐之乱。
可以说,这十年对秦国而言,是充满磨难的。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击垮秦国,反而使其更加坚定了统一六国的决心。
那么,在这个关键时刻,六国又在做什么呢?
很遗憾地说,他们并没有趁机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而是各自为政,互相攻伐。
02
六国在忙什么?
当年阳谋郑国渠事情一搞定,各位诸侯王的心思,可就都活络起来了。
第一个,先说韩国。
历史记载,他们这时候在干嘛呢?
韩王心里的小九九,就是能多活一天就是一天,只要韩国没在他手里亡了,那他就不是亡国之君。
所以,在秦国那边为了美好明天挥汗如雨的时候,韩国这边可就在拼命享乐呢。
毕竟,这安稳日子来之不易。
第二位,齐国。
齐国跟秦国可不接壤,所以他们享受了几十年的太平日子。
在秦国修渠的时候,齐国那边可真是放松放松,享受享受,日子过得也是十分快活。
第三位,赵国。
当时的赵国,一句话概括就是朝堂混乱。
就在秦国修渠的第一年,赵王派出了大将廉颇,你猜去打谁?
不是秦国,而是南边的邻居魏国。
这一年,赵孝成王去世,儿子赵偃继位,这就是那个后来娶了倡女当王后的名人。
赵偃在当太子的时候,受过廉颇不少管教,所以他心里可没把这位老将军当回事。
他一上位,就火速把廉颇的统帅位置给撤了,换上了乐乘(乐毅的儿子)来坐这个位置。
这廉颇,也是个火爆脾气的主,从敢管教太子这事儿就能看出来。
所以,当乐乘带着赵王的命令来找他时,他就发火了。
结果呢?
直接把乐乘给揍了一顿!
乐乘一看这形势不对,赶紧溜之大吉。
后来,赵军跟秦军时不时有点小摩擦,但赵军总是吃败仗。
看到战败的情报,赵偃想起廉颇的好来了。
说实话,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就派人去考察一下廉颇看看还有没有复出的希望。
廉颇当然想复出。
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被郭开给算计。
结果,就出现了那个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故事。
使者回去后,廉颇左等右等,就是没见到召见他的命令。
他失望了。
虽然这时候,楚国派人来接他,但他看不上楚国那腐朽不堪的军队。
不久后,这位一代名将就这样郁郁而终了,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不过新一代名将,很快就闪耀登场了。
接过廉颇统帅的李牧,是位实力相当强大的将星。
在后世的评价中,战国四大名将起翦颇牧(分别是白起、王翦、廉颇和李牧)赫赫有名。
白起威名后世皆知,但大多数战斗,都是以强对弱,而且所率领的军队又是秦之锐士。
而李牧呢,大多数战斗都是以弱对强,但即便如此,他仍能大胜,足以说明他的实力之强大。
在战国末期,能重创秦军的,仅有李牧一人而已。
在接替廉颇前,其实李牧就已经活跃在战场上了,只不过是在北方对抗匈奴。
后来被任命为统帅后,赵国却把剑挥向了燕国,而不是秦国。
李牧率军占领了燕国的武遂、方城等地,几年后,也就是郑国渠修完的那年,赵国再次进攻燕国。
然而战争还没打完,王翦就率领大军攻打过来了。
第四位,说说燕国。
在这期间,燕国还是固守着自己的国策——伐赵。
他们看见廉颇客死他乡后,燕王又坐不住了,打算再次伐赵。
这次,还得到了大将剧辛的支持。
原因无他,赵国新上任的统帅庞煖是剧辛的老朋友,剧辛记忆里的庞煖,只是个青铜水平。
然而,人是会变的,剧辛带兵出发了,结果呢?
燕军完败,自己也被杀,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第五位,楚国。
在秦国一心一意挖渠的第五年,楚国开始蠢蠢欲动了。
也难得有个国家发现了机会,于是在楚国的带头下,战国时代最后一次合纵拉开了序幕。
这次合纵,声势浩大,楚国、赵国、魏国、韩国、卫国,五国联军准备伐秦。
楚王担任盟约长,黄歇担任执行官,结果呢?
这次合纵虎头蛇尾,联军一路打到函谷关,看见秦军开关应战,一哄而散,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楚王因此事怪罪黄歇,开始疏远他。
随后,为了躲避秦兵锋芒,主动选择了迁都从陈丘迁到了寿春。
除了躲避秦军,楚国内部也充满了危机。
楚王一直没有儿子,我们现在知道,他在那方面大概率有疾病,但当时没有这个意识,只是一味的寻找美女进宫。
于是,就出现了黄歇移花接木的故事。
黄歇把小妾送给楚王,结果小妾生了个儿子,黄歇本以为荣华富贵就在眼前,但没想到,被小妾的哥哥李园钻了空子。
李园凭着妹妹的宠幸,进了楚国朝堂,并且抓住楚王逝世的机会,杀了黄歇。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
黄歇知道太子的真实身份。
就这样,享有盛名的战国四君子黄歇,最后却为别人做了嫁衣。
第六位,魏国。
在秦国修渠的十年里,魏国一直在挨揍,能抗住已是不易了。
修渠的第二年,秦国的麃公就进攻魏国,杀了两万人。
赵国的廉颇也没闲着,进攻魏国占领了一城。
第三年,秦国的蒙骜又攻击魏国,占领了一城。
第四年,蒙骜再次攻击魏国,这次更狠,直接占领了二十城!
第五年,魏国好不容易雄起一回,参加合纵进攻秦国。
结果失败了。
很快,又遭受了秦国的进攻,被夺取了一城,真是倒霉透顶了!
第八年,秦国再次进攻魏国,又占领了两城。
由此可见,在秦国全力修渠的十年里,魏国是一直挨揍无力反抗。
03
我们能看到什么?
?六国为何会错失这样的良机?
看到这里,答案很明显了。
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他们缺乏远见和团结。
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没有意识到秦国的崛起,对整个天下的威胁。
他们宁愿互相争斗、消耗国力,也不愿意放下成见、携手抗秦。
这样的短视和自私,最终导致了他们的灭亡。
话说回来,韩国提出的修渠策略,虽然初衷是为了疲惫秦国,但实际上却为秦国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这条渠不仅使秦国的农田得到了灌溉,提高了粮食产量,还为秦国的军队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和后勤保障。
可以说,这条渠的修建,大大加速了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六国的进程。
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和讽刺意味。
韩王原本想借助修渠来疲惫秦国、保全自己的江山社稷;然而结果却是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他不仅未能阻止秦国的崛起和扩张步伐;反而还帮助了秦国、为其统一六国铺平了道路。
这真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廉颇秦国赵国魏国楚国发布于:四川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